希望发展·入圈 ——追寻 星之鼓动 3

直至高中结束,好像我于二次元的故事,只有看了几部动漫而已。 但其实,我还是希望这之后在二次元继续发展的。 希望发展 我想怎么发展呢?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我得出了自己的答案,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—— 追寻自己喜欢的事物;在这个过程中,寻找心中渴求的答案,获得属于自己的快乐,也要为我所活跃的世界、为有着共同爱好的人分享感动、做出贡献。 听起来有点空,具体一点呢? 现实中去做一些和二次元有联系的事——比如动漫圣地巡礼、漫展摄影。 以及,去认识更多有着相同爱好的人、以及他们组成的圈子。 为什么我会希望有这样的发展呢? 大概……这是一种更优的选择吧。 二次元的虚拟世界很美好,对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 那我能够做些什么呢?一遍遍反复回看动画,沉迷于自己喜欢的事物中,把自己封闭于一个小的世界,不顾现实? 这显然是不符合我的性格,也必然是不被认可的。 于是我想到另外一条路,就是如我前面所说,去做这些和二次元有关联的事。 动漫圣地巡礼,漫展摄影,或是去认识更多有着相同爱好的人…… 这样,我可以带着对二次元的热爱之情,让二次元在我生活中延续。 只是看动漫的话,带来的乐趣是短暂的,并且(普遍认为)没有什么实际意义。 而如果做这些和二次元有关联的事,它们是有实际意义的,并且带给我的乐趣是长久的。 岂不美哉?两开花,两开花! 这种发展的想法,就是看《四月是你的谎言》以及《LoveLive!Sunshine!!》形成的。 被动画的剧情深深吸引,难以自拔,于是我寻求着让二次元在我生活中延续的方式。 之前就听说过秋叶原什么的,在贴吧又看到了一个沼津圣地巡礼的帖子,于是我决定也要来一次圣地巡礼。 一直如此期盼着,期盼着高考后的光芒,期盼着圣地巡礼能给浑浑噩噩度日的我带来些什么改变。 圣地巡礼 终于得以实现。 2017年的7月中旬出发。先是在东京,尤其是秋叶原转了很久,然后去沼津。 因为不仅想好好享受旅途,还想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,分享给更多的二次元同好者。 所以途中,第几天去了哪儿,看到了什么景物,买到了什么纪念品及票券,我都会打开手机拍一下。回去经过复杂的剪辑,做成了一个圣地巡礼游记视频。 也是有一点想要炫耀的心理嘛,加了一些LLSS的群。 当时也不知道该加什么样的群,去贴吧一个LL群统计贴,随便找了一些人多、看着顺眼的。 发出来在圣地的照片和位置,还是让挺多人羡慕的。 我只介绍了圣地巡礼,因为高中时我能想到的方式,其实也只有圣地巡礼而已。 高一、高二才接触LL、LLSS,到了高三才有了“二次元”的概念,进而希望在二次元发展。那时即将高考,学业压力正大,我又能做什么呢? 所以,圣地巡礼自不用说,肯定高考后去最合适;思考别的什么发展的方式,也都等上了大学以后吧。 然而,当我实现了圣地巡礼的愿望,8天的旅程稀里糊涂就过去了,我收获了什么? 好像也没什么。 没什么新的感受、新的想法,大概只是做成了一个视频,并留下了一段美好回忆吧。 不仅是没什么收获,这反倒给我带来了巨大的迷茫。 当时我还没有摄影、视频创作之类的想法。我不知道我接下来该做些什么。 梦次元 从日本回来不久,我去北京本地的一个漫展转了转。 我本以为,圣地巡礼会给我带来些新发现,可是并没有。那么我现在重新去一次漫展,会不会有什么新发现呢? 那是光耀东方广场举办的梦次元,我当时对北京这几个漫展也没什么了解。 穿着痛T,斜挎着痛包,戴上耳机自闭逛展。 我只看到了各个摊位的盗版爆款周边,以及福袋大佬们。 我突然有点想笑。 什么嘛。之前我还觉得,漫展是多多少少寄托着我的梦想的。 现在发现原来也没什么。 可其实舞台上的舞见、台下应援的观众、或是游场的Coser,随便举出些漫展的元素,我对这些一点了解都没有。 我以为我去了趟日本,圣地巡礼一番,买了些周边,就已经站在二次元圈的高峰,看破一切。 哪里来的自信呢?或许正是因为无知吧。 入圈 我的二次元发展计划中,有一部分就是要“入圈”。 我想通过我喜欢的动漫,去认识更多相同爱好的人、以及他们组成的圈子,进而走向一个更大的世界。 这个圈子是什么样的呢? 我并不了解。 我只记得一件事。之前玩枪神纪,有个军团的朋友是拉拉人,成天空间里各种撕逼,我对这个现象曾有一些反感—— 我以为二次元是带给人们美好的,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和谐呢? 但是我根本没太在意这件事,这个圈子到底是什么样,还是得由我自己去看的。 那么问题又来了,怎么入圈呢? 我也不知道。 当时圣地巡礼,有一点炫耀的心理吧,加了一些群,也认识了一些好友。 之后出于认识更多朋友的希望,也因为发布了圣地巡礼游记,我逐渐加了更多的好友和群。 上了大学,日常就在群里闲聊。 我经常感觉看不懂他们说的,什么厄介啊、家虎啊之类的。 我还没有意识到,这些,就是我入圈的开始。 当你在凝视水圈的时候,水圈也在凝视着你。

由动漫初入二次元 ——追寻 星之鼓动 1

这个文章系列也叫《追寻 星之鼓动》,与视频系列同名,记录一下我于二次元的故事。 一开始,我是个懵懂无知的二刺螈自闭少年。因为现实生活不理想而投入二次元,开始看动漫。 由一部动漫,了解到更多动漫,涉及范围增大,我逐渐有了“二次元”的概念。 什么是二次元? 要谈于二次元的故事,首先得明确概念——什么是二次元? 二次元是人类社会的最后一片净土。 按我的理解,二次元是由ACG等元素构建的虚拟世界的总称。 按这个定义的话,二次元覆盖的范围很广。 我也只是涉及二次元之中的部分领域,所以在本系列中,我所谓的二次元,主要是指—— 我喜欢的事物,比如LoveLive、LoveLive Sunshine、BanG Dream企划,构建的虚拟世界。 初中时期 从小学开始,我的父母不给我提供零花钱、不支持我使用手机、严格限制我使用电脑的时间。 我只知道自己的现实生活不如意。除此之外,怎样才是我想要的生活、如何才能改变现状,我一无所知。 班里每天中午放送的一部动漫,《罪恶王冠》,打开了我通往二次元的大门。 那是初三的寒暑假期间。每天中午,班里会用大屏幕放视频。班委放的罪恶王冠,看上去还挺有意思,我就回去自己看完了。 第一次接触日本动漫,我很快被其剧情所吸引。女主凉了,面对这样的结局,我忧郁了好几天,甚至感觉生活失去了希望。 而面对这种心情,我没有任何的主动措施。随着时间推移,逐渐淡忘了这部动漫,也就走出了忧郁。 高中时期 现在回忆高中,只能想起来大的事件,而那些琐碎日常已经没什么印象了,幸亏有微信朋友圈记录着我的生活。 高一 2014年后半年,高一时,班里有几个同学是LLer。跟着他们下了LLSIF手游,可是没过几天就卸载了。因为不了解LL,对其没有感情,单纯作为游戏来玩的话还是比较无聊的。 之后看了动画。 虽然直接原因是LLer同学的影响,但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,我更想追求虚拟世界的美好。 话说回来,动画好像是在爱奇艺看的吧,弹幕质量不咋地,好多萌二。 和当时的我差不多,只不过我没表现出来。 看完两季,的确是挺感动的。 于是,2015年5月,受刚看完的动画的影响,我又下回来了LLSIF。 因为动画,已经对LoveLive有感情了吧,就一直坚持玩了下去,打歌、打活动、抽卡,直至今日。 高二 LoveLive动画的评论区有提到《轻音少女》,出于好奇,高二开始也去追了。 或许是轻音那种日常更吸引我?我当时甚至觉得轻音少女给我的感动大于LoveLive。 2016年2月,好像是找虐吧,去看了《四月是你的谎言》。 嗯,然后真的被虐到了。 立刻就决定开始学日语了。 也是这段时期,看完了LoveLive的剧场版,我深受其感动。 去淘宝买了僕光的CD,这是我第一次买正版周边。 带着CD机到学校,午休一遍遍反复听着僕光,凭标日前几课认识的语法艰难地理解歌词的意思,这段时光我印象深刻。 6月,因为LoveLive是偶像番,又入了偶像大师的坑。 看完了偶像大师本家和灰姑娘女孩的动画,也玩了一段时间的CGSS手游。 很喜欢本家的动画,但是也没能坚持追着这个企划。 高三 同样在6月时,LLSIF手游活动曲是《夜空はなんでも知ってるの?》,很喜欢里面曜的声音。 去搜这首歌,我也就了解到了这个名为《LoveLive!Sunshine!!》的新企划。 不久动画开始播放,我也就开始追。 7月,毕竟是高三前的暑假,肯定要补课的。即将迎来高三,我内心正是无限的迷茫—— 好久没听课、没做题,目前学的这些我能不能掌握,高考我能得多少分,为了上好大学我得付出多大努力,我全不知道。 哦不,就连是否要考个好大学,日常是要顺从父母还是抵抗到底,这我也不确定。 记得开始看《LoveLive!Sunshine!!》那晚,我是带着迷茫、苦闷以及略微的慌乱的。 这时看到动漫中的她们能够无忧无虑地追寻自己喜欢的事,羡慕不已。 正式进入高三后,我的日常是学日语、玩崩坏3、玩王者荣耀、玩守望先锋。 至于LoveLive,也只是每天手游清体力而已。 4月,《BanG Dream!》手游发布,试了一下就卸载了。 偶然戴耳机好好听了一次邦邦的CD,瞬间被打动了,太TM好听了! 于是决定入坑,下回来手游,一直玩着。 期待发展 就这样,高中结束。 看了这么几部动漫,我逐渐有了“二次元”的概念。 虽然目前,好像我于二次元的故事,只有看了几部动漫而已。 但其实,我还是希望这之后在二次元继续发展的。 高中到大学,是我人生中一个巨大转变。 我于二次元的故事,也将迎来一个新篇章。

光芒的尽头 ——大一第1学期

高三刚开始,我就莫名感觉, 自己一段漫长的旅程,一段终点溢满光芒的旅程,即将走向尽头; 而现在,我感觉到了,这道光芒愈加临近,耀眼。 高三时一直如此相信着。 尤其是7月中旬,即将乘上去往沼津的新干线,打开手机发现自己被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录取—— 那种快乐的心情简直难以言表。 那是我感觉离光芒最近的时候。 追寻着光芒走向尽头,那背后会是什么? 关于这一点,我却从来没有想过。 希望 暑假一次圣地巡礼,人生目标从P1变成了P2。 大学四年,既要为此努力,也要享受途中呢。 “どんな未来かは、誰もまだ知らない、でも楽しくなるはずだよ”♪ 开学前,曾经想在朋友圈发这样一条动态。 既要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,也要享受追求的途中。 最初进入大学,我是带着这样的向往的。 高三曾有日本留学打算,却并没有成功。 一方面因为经济条件实在是不行;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,我其实依然对国内的大学生活有一些期待—— 在宽松的、不受家长与老师限制的环境下, 我可以随意地学习我感兴趣的内容,加入我喜欢的社团, 或是就待在宿舍里,写写代码、剪剪视频…… 这样的日常生活,多美好啊。 失望 然而进入大学我发现,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顺利。 这是心理课的一次作业: Q: 入学以来 你的情绪如何? A: 一开始比较兴奋,之后这种感觉渐渐淡去(并未消失),产生了一点点失望。 终于年满18岁,满足了很多事的硬性标准,且伴随着思想的日渐成熟,和物质条件的富足,我终于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,在这个绚烂多彩的世界探索无限的可能性。而大学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的环境,这是我兴奋的最主要的原因。 但兴奋的感觉淡去,是因为当大学生活从虚拟的幻想变为现实,发现并没有理想中那样美好、顺利。 而失望,每日依然要上课,学习自己毫无兴趣的、与发展方向毫不相关的课程,还有大量的作业。因此我感觉到之前的那种平凡单调的学校生活并没有结束,既对这种环境失望,也对没能早日完全自由独立的自己失望。 高等数学、线性代数, 面对枯燥的书本上的知识,而且是更难以理解的知识, 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摆烂了,不听讲,去做别的事。 而且……竟然还有作业? 这真的是大学吗?为什么还会有作业?! 失望。 明明就和高中一个样子。 我以为我自由了。 我以为前方尽是希望的光芒。 我以为这是一个新的开始,我能够随意地去追寻我的梦想—— 我想多了。 我依然要学习对我毫无帮助、我也完全不感兴趣的课程。 我依然要做着对我毫无受益、我也根本不情愿做的事情。 初试思考大学的意义 进入大学一段时间,与高中的朋友一同回家,路上聊起上大学之后的感受。 他说,我也不知道我高三的时候是怎么了,好像被洗脑了一样。 就成天学,只想着考个好学校。 这也让我思考,我之前对大学的认识,是不是出现了什么偏差呢? 从高一到高三,学习压力愈加沉重,家长和老师似乎都在不断指示着一件事:上个好大学就稳了。 但其实是这样: 对于一般人,到了大学,才能比较自主地规划自己的日程,才能开始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方向。前十二年,基本上都是为考上一个好大学而努力。 所以其实并不是“上个好大学就稳了,可以不用努力只顾享乐了”,而是“努力上个好大学,才是能够继续努力的基础”。 可是我不想这样啊! 我已经不想继续学了。直到高三已经学得厌烦了,努力考个好大学,也只是因为一直想着,学习生涯到此就能终结。 没有心情再去学这些,也莫名感觉,我的时间不多了。 我不想像别人一样地学习。 可是在这种环境之下,我又能干什么呢? 我又能干什么呢? 刚开学的一段时间,课上主要都在做我日本圣地巡礼的视频,《追寻 星之鼓动》第1期,直到十一假期时完成。 而后把手里iPhone 7卖掉了,过了20多天的半原始人的生活,只能做写文章之类的事。 等到11月3号,iPhone X发布,这之后的一段时间一直在做iPhone X的相关视频。

有意识地制作第一个Vlog ——视频创作者生涯 4

记录与分享,这便是Vlog的核心精神。 由之前那两个视频,我开始了解Vlog这种视频题材,进而开始视频拍摄。 初识Vlog 逛B站,找关于做视频的教程,知道了Vlog这个词。 Video blog?用视频来记录生活? 哇,这不就是我一直想做的事嘛。 随后我慢慢发觉—— 我之前做的那两个视频,不也就是Vlog嘛? 那两个,我以前一直把它们叫作“游记”。因为是记录自己去日本圣地巡礼、去枪神纪漫展的经历。 相比一般的Vlog比较随性,那两个只不过是制作更严谨复杂一些吧…… 嗯,那就是高配版的Vlog! 意识到记录与分享的需求 枪神纪漫展 前一篇,我只提到枪神纪漫展游记引起了外团大佬的注意,那么为什么会引起注意呢? 那是枪神纪外团第一次尝试漫展活动,漫展上的Coser们忙着营业,游客们购买周边、抽奖、拍照,投入于漫展活动中,而且并没有活动记录的相关经验。工作人员和游客方面,都没有人来记录并分享这一切。 可是实际上,Coser们需要留念,枪神纪官方需要宣传,没能去成的玩家想要看到现场的报道……而我碰巧完成了这个任务,大家都很开心。 秘镜舞团录舞 三个月后,我碰巧又一次完成了记录与分享的任务。 加了北京的秘镜舞团的后援群,了解到3月25日小姐姐们要在北工大录舞。正巧是我就读的学校,于是我决定去围观一下。 就像一般通过路人遇到什么事件,都会打开微信小视频,360度转着拍一圈——我们总是想要拍照留念的。 那就拍点什么吧。 我肯定不会录她们的舞蹈和剧情,去和摄影师抢机位。首先,作为路人,这样做不合适;其次,人家找好了摄影师,也有她们的拍摄计划,我录这么个东西完全没有意义。 那就录“她们录舞”这个故事吧。 于是她们的每个镜头我都录一段,而且还有意地留下摄影师和周边环境,来完整地展现她们的录制过程。 repo的制作,其实比较粗糙。坐地铁回学校的路上,在iCloud图库中整理今天拍的视频,遇到好看的瞬间就截图,用手机修图App的拼图功能拼到一起,再加个顺眼的滤镜,就拿去发动态了。 发这么个动态,既是给自己今天的故事留念,又能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舞团,岂不美哉? 令我意外地,舞团的小姐姐们很喜欢我发的repo——因为之前录舞她们总是忙于其中,这次突然有人记录下了她们录舞的过程,很感动。 Vlog的作用 留念、宣传……我才意识到,我们原来都是有对记录与分享的需求的。 而Vlog的作用,正是满足这些需求。 继续跟着秘镜舞团搬砖,我又了解到:对于舞团来说,时不时发布一个展现日常生活的Vlog,可以保持在视频平台的活跃,持续吸引住粉丝。 于是,接下来的一次机会,我就要去拍这样的Vlog。 有意识的第一个Vlog 那是2018年6月10日,她们要去拍生写。 事前还在为此发愁——给舞团拍Vlog,怎么拍?一点头绪都没有啊。 然而当天实际面对这个事情,感觉就好好地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,把有意思、有代表性的镜头放到时间线上,生动而完整地叙述好这件事,就好了。 似曾相识的经历,嗯哼? 带着手机和手机云台,整个过程中很多时间都在录着素材。 即使是用这么轻便的设备,很随意地连续拍摄没几个小时,都能让我产生疲倦的感觉,我还是太弱了。 回去后期剪辑并不是很顺利—— 整理素材,先在macOS中Finder预览下原速播放,看到需要的片段记下时间,再去Premiere中找到后截取,太麻烦了。 而且看完一遍,哪里还需要再细看,还有哪几个人的镜头没放,一点记录都没留下。 我就感觉,我有必要好好完善一下自己的工作流了。 一堆素材里筛出了25分钟的东西,一直看着看着都有点想吐,那个时候看大学物理竟觉得有点意思(不。 3天时间做完,发布。 每次发完视频后,总是特别兴奋地期待着观众的反应,动不动就去刷新一下弹幕。 这是我有了Vlog的概念之后,有意识的第一个Vlog。

记录与分享 ——视频创作者生涯 3

高一暑假开始学习视频剪辑,直到大一的寒假,制作过的几个粗劣的视频,并不能让我的后期制作水平产生多大进步。后期制作的故事暂告一段落。 前期方面的故事线开始展开。在大一第1学期时,我制作过的两个视频——日本圣地巡礼游记和枪神纪漫展游记,使我对**“记录并分享一段故事”**的这种视频有了新的思考。这便是之后的Vlog制作的基础。 日本圣地巡礼游记 一个人去日本,走遍几个动漫的圣地,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。 2017年,高考前,我和家长达成了几个约定。其中一个就是,如果考过一本线,就支持我赴日旅游。 最终我满足了家长的要求,这个梦想得以实现,十分激动。 决定7月中旬出发。规划行程的同时,我在思考这样一件事: 我不仅想好好享受旅途,还想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,分享给更多的二次元同好者。 那么我该怎么做呢?是要出一个视频吗? 这个视频是什么类型?是游记吗? 需不需要有人帮忙拍摄一个第三视角? 我是不是应该实地拍摄同时解说些什么?那样的话好紧张啊。 还想全程日语讲述呢,我翻译得过来吗? 不是游记的话,要不要整个视频来讲一段什么故事?我有想过剧情什么的吗? 已然踏上旅程,在飞机上写文字稿,还在纠结这些问题,有点不知所措。 着陆之后,开始一路拍着,突然发现—— 我就这样一直把旅途中的经历拍下来,以视频来给观众讲述我这次旅途中的所见所闻,不就好了嘛。 根本不用顾虑那么多嘛。 挎包里装着iPhone 6和佳能760D单反。第几天去了哪儿,看到了什么景物,买到了什么纪念品及票券,就都打开手机拍一下。在沼津那些比较重要的圣地,想好好拍照纪念时,就掏出相机。 最终玩得很开心,录素材也录得比较顺利。 因为内容多,后期制作比较复杂。 整理素材,选出精彩的片段,按时间顺序摆上Premiere时间线。根据素材内容写出文字稿,然后录制解说音频,再一句一句贴到合适位置。 前前后后制作用了两个多月,2017年10月5日,《高三毕业狗的日本圣地巡礼游记 ——〈追寻 星之鼓动〉第1期》发布。 对视频结构的反思 本来对这个视频我是寄予厚望的,可惜发布后的反映没有达到我的预期。 要说最直接的问题,整个视频太长了,一个小时出头,不说要求观众耐心看完,恐怕很多人刚看到进度条就放弃了吧。 但根本问题,我认为还是视频结构不合理。 我太想完整地叙述整个旅程了,所以视频主要讲了每一天做了些什么,以“第几天”为单位,而不是以“哪个动漫的圣地巡礼”为单位。 如果能重来,我会重新规划一下行程,哪几天专门逛秋叶原,哪几天专门去丰乡,哪几天专门去沼津。然后视频分为三个Part,分别详细讲述特定一个主题的圣地巡礼。 是啊,相比“天海星夜的圣地巡礼的第5天”,观众更会对“LoveLive Sunshine主题的圣地巡礼”感兴趣吧。 唉,不过毕竟第一次尝试嘛。我这样自己规划行程,自己一个人去国外旅游,自己拍摄游记,回去自己制作视频……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厉害了吧。 枪神纪漫展游记 圣地巡礼游记发布后不久,2018年新年,漫go元旦祭的漫展。 枪神纪官方Cos团的Coser会亲临现场;现场也有一片独立展位,可供枪神纪玩家合影、购买周边、领取纪念品;在某一时段还有主舞台展示互动。 论坛很多人都反映,天津路途遥远,很遗憾无法前来。那么我来这么一次的机会宝贵,不做点什么就可惜了呀。 那就录一个游记视频吧。 拿着iPhone X四处拍拍,把现场环境、主要发生的事件记录了下来。 其实当时我是挺发愁的。和Coser们都不熟,要请求他们允许我录制、发布视频,希望加入他们,都有点不好意思开口。 返回后搁了两天,开始后期制作。看着录制的素材,大概把两天的事叙述了一遍,并且尤其放出舞台展示的全程录像,加好配音,就完成了。 发布当天晚上就引起了官方外团几位大佬的注意。经过交流,我赶紧连夜重制(我不会说重制是因为不小心放出了双枪小哥露点的片段),网盘上传原视频,并专门做出一个简短花絮。 又过了几天,我的视频登上了官网首页和游戏大厅。作为非官方的个人,这可是史无前例啊。 因为这个游记视频,加入了两个官方外团,也认识了更多的人。这次漫展,是我之后在枪神纪官方外团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。 对“记录与分享”的思考 可能是之前,我看那些低质量的视频太不爽了吧,导致我总不想轻易出视频。 莫名有种感觉,要出视频就一定要精彩,或是有意义,或是对观众有影响。 就比如枪神纪漫展,我在按自己的想法,提升视频的质量。 精选素材,尽量清晰完整地讲述两天发生的事,后期加上配音解说,结尾再说一下我对这次漫展的想法,煽情一下,这就是我比较满意的视频了。 可是,如果不这样呢? 假设一下。 我去了这个漫展。 从家出发,北京南站坐高铁到天津,出来坐公交到漫展的场地。 我进去就看到了枪神纪的摊位,那里站着几位枪神纪的Coser,桌子上摆满了枪神纪的周边。 时不时有玩家过来登记账号领取装备,我能和他们搭上话,这样和同好者聊天好开心的。 下午,有挺专业的样子的摄影师找Coser摆拍,我挺羡慕的。 第二天也差不多就这样。多了台电脑供路人试玩,下午有十多分钟,Coser上了主舞台展示。 我就全程拍啊拍,把这些经历拍了下来,回去随便剪剪,导出个视频丢上B站。 这两天的经历有什么精彩的吗?没有特别精彩的吧。 我想通过这个表达什么?没想表达什么。 但我就是想记录一下这段故事,并分享给观众们而已。 是啊,就是这样。 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件。 带着电脑跑咖啡店写文章真开心,逛街走了一整天好累啊。 几个外地的LLSS同好的朋友来北京了,和他们面基,去了animate cafe,又去KTV一起唱Anisong。 到上海玩,见一群LLSS同好的朋友,之前QQ群里总说要gay他们,见了面一起逛漫展很开心。

意识到“内容主导”的不足 ——视频创作者生涯 2

在做完了几个为了“展示内容”的视频之后,我仍希望尽自己所长,为自己所爱的游戏枪神纪做出贡献。 带着这样的心情,我继续着视频之路。随后发现,这样为别人制作和之前的自给自足大相径庭,我其实还是不会做视频。 可我还是希望继续发展的——在所处圈子做出贡献,接单赚钱,实现自己的创想,进而从后期制作转变为综合构思、拍摄、后期的视频创作—— 为此,今后我要进行更多的学习和实践。 (我认为视频剪辑是视频后期制作的一个部分,视频后期制作是视频创作的一个部分。) 尝试接单 (本小节的“接单”意为“接受他人委托的制作视频的任务”,不限于收费制作。) 高三时喜欢玩枪神纪,发了几个精彩操作锦集类型的视频。 那时我的视频制作条件非常有限。 用的电脑是一台联想的中端笔记本,做视频特别卡,还频繁闪退,搞得我快要疯了。而且学习压力比较大,我还是不能自由地做我想做的事。 高考后终于换了新电脑,顶配定制版的MacBook Pro 2017,做视频就流畅多了。暑假长达三个月,我有充分的时间去做我想做的事。 那时候我依然很喜欢枪神纪,想为枪神纪做出些什么贡献。那么毕竟之前做过刀锋教程和一些击杀锦集,我就继续做视频呗? 希望尽自己所长,为自己所爱的游戏枪神纪做出贡献。 在应付完为展示内容而制作的视频之后,这大概就是我在视频创作之路继续前进的契机吧。 先后加了不忘初心视频团、枪神纪玩家制作团、少年枪神梦剧组等等。基本上这些组织都需要后期的。 什么?你们要审核?《可能是最好的刀锋新手引导教程》看过没?够不够优秀? 人家会不会认可,会不会觉得这能够证明我的能力,我不知道; 但我其实挺慌的。我心里清楚,我的这些视频,其实并不能体现什么专业后期技术。 我自我安慰,把这叫做“内容主导”。 内容主导 内容主导? 我认为作品 = 内容 + 表现形式。如果内容足够好了,那么即使作为表现形式的视频制作技术差一点,加在一起依然还是个好作品嘛。 而我之前的视频,都是在努力做好内容。 第一个视频,洛天依翻唱曲,观众听翻唱歌曲就好了,要视频干啥? 刀锋教程,有谁能比我讲得更好呢?在此基础上,我尽量保证美观以及画质,够不错的了。 那些游戏视频,看我反复针对同一个人,击杀完地上喷漆,多有意思?还需要我怎么花式剪辑呢? 所以这些视频,就轻视了视频制作技术,只用了简单的素材片段拼接。 因为这个自我安慰的“内容主导”理论,我对视频的态度就此形成—— 视频只是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,我把重点放在产出内容就可以了。 带着这样的态度做下去,真的没问题吗? 从感受,到创造 我在看别人的视频时,作为观众,我很容易感受到视频给我带来的什么感觉。 或是激发热情,或是催人泪下,或是让人心情压抑低沉…… 然而我只是有这样的感觉,仅此而已。 是视频中的什么元素让我产生的这种感觉?我又如何制作这样的视频?我并不知道。 从感受,到创造,这之间隔着一段距离。 第一次发现这一点,是在2017年7月,高中毕业后的暑假,在少年枪神梦剧组做视频的时候吧。 给视频做个封面,“少年枪神梦剧组”几个大字,要写得酷炫一点。 怎么酷炫?什么样的字体、颜色、特殊效果? 最后,也和导演商量了一下,结果是用的类似隶书的字体、黄色的字、好像还加了个蓝色描边。挺令人无语的。 被吐槽审美能力真是低下啊。 2018年2月,大一的寒假,想加入一个LLSS翻唱团,负责做PV。 要说原因,首先,我想去拓展自己的领域,尝试更多可能性; 其次,如果以后我想做的视频需要这些技术,这可以算是一些技术积累; 最后,以后去接视频单,这也可以算是我的工作经验。 那么,现在我想加这个,怎么被审核呢? 她们下次会翻唱《Strawberry Trapper》,做个PV试试吧。 怎么做? 我根本做不出来。 参考了B站其他人的一些PV。 有的地方的确精彩,我想说“没错!这就是我要的那种感觉!”然而我自己是根本无法做到的。 背景要用什么样的?歌词什么字体?抖动该怎么做出来? 我完全没有任何想法。 这就非常尴尬了,赶紧灰溜溜地向人家道歉,表示自己做不来,耽误人家时间了。 很难过。 我真的会做视频了吗? 显然没有。会做的标志,大概就是从只会感受,变得能够创造了吧。 好像有什么不对? 等等,好像有什么不对…… 一开始我产出自己的内容,为了展示自己的内容,我用我拙劣的后期制作技术做出了作品,骗自己这是“内容主导”,自我感觉良好。 可是之后,我想继续在视频上发展,去尝试接视频的任务,把别人的内容用自己的后期制作技术加工成作品—— 喂喂喂,利用别人的内容,根据别人的想法做成视频,我还怎么“内容主导”?! 这正是考验我后期制作技术的时候了,我也终于发现,原来我后期制作技术根本不行。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