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元人生

如果人生是一场旅程,是一个从起点到终点的过程,那么照常理来看,这一定是从“坏”到“好”,从“弱小”到“强大”,从“不如意”到“理想”的过程。
那么仍处于这人生之旅的初期的我,该如何度过这段日子?
是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渴望,整日废寝忘食的拼搏,然后到后期再享受之前奠定的基础?又或许即使是在前期,依然能够找到些什么人生的乐趣和意义?
时常被这个问题所困扰。

还是不会“懂得珍惜”。

在临高考100天左右时,我写过一篇文章,叫《临高考100天,我终于懂得了珍惜》。
我意识到,我总是不满于当下的生活,而在进入一个新阶段之后再回来怀念,这让我很是苦恼。
分析一下,这大概是因为事后回顾时,总比发生时少了这三样东西:长期平淡的煎熬,切身强烈的痛楚,以及命运未知的不安
所以,我应该以未来的心态来面对现在,换个角度看待现在的苦痛,并加倍珍惜未来我会怀念的事物。

我终于懂得了珍惜?
可是明明,这种悲剧还在一年一年重演,我总是一年一年不断在感叹为什么生活如此不尽人意。
如果我真的懂了,还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吗?
太丢人了,我赶紧把之前的标题改掉了,《临高考100天,我开始懂得珍惜》。

理想的终点在何方?

在大学时,我一直有一种预感——如果我不改变自己的心态,有可能我会一直不快乐下去。
达成了再高远的目标,有再高的知名度、再多的钱,我也不会快乐。
如果不改变心态,总是不满足于当下,而是不断期待着未来,将会永远无法好好享受现在,留下很多遗憾、追悔莫及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,我给自己的答案是这样的:
我本就不应该在意终点在何方,而应该注重于向前的过程。
可能我会定下赚多少钱、有多少关注者的目标,作为前进的动力;
可是我日常努力的重点,不在于实现目标,而是享受这个为目标向前的过程。

具体一点,作为一个动漫爱好者,今后我理想的生活可能是这样的:
去遍各个LoveLive Sunshine的动漫圣地,自己拍摄制作圣地巡礼攻略,或是更多的创意视频;
组个小旅行团,与一群同样热爱着这些事物的人一起玩;
而在这个游览的途中,我可以拍一些Vlog,或者是B站直播此次旅程。

在这样的理想生活中,我会专注于加深对ACG文化的理解,探索更多的视频创意,与同好的朋友一起开心自在地游玩,通过视频和直播,给予别人参考,分享给他们快乐。
这样,我便能够一直做到“享受过程”。

又掉入思维误区了。

之后越来越感觉不对劲。我设想出来的问题,似乎是我并没有遇到过的问题;思考出的解决方案,似乎并不能把我带入设想的未来。

进入大学,终于有机会接触更大的世界,可以去进一步了解自己之前喜欢的ACG文化。这对我太过新鲜,以至于我把它摆到过重的位置了,一心只想在这条路上发展,在意自己在圈子里的名声地位。
假设能过上这样的生活,“不快乐”从何而来?

从自卑情结中来。
时常害怕遭受他人的嘲讽奚落,总是不甘做得比别人不好。
但是,通过学习更多心理学的知识,我可以化解掉这种自卑情结;通过经历更多故事、不断超越自我的日常,获得的充实感也可以将其取代。
我本来就有很多方式来解决,自卑情结的问题对我根本不成问题。

我也似乎并不是像前面说的,在路上时因为一心追赶着前方,而无法好好享受现在,整日不满——
而是,我甚至还没有踏上这条路——
因为不知道如何才能启程,而迷茫忧郁。

过去的路走过了,未来的路铺好了,中间呢?

那么,“现在”距离这段“追寻之旅”多远呢?
没办法的啊。大一在通州的分校,地段偏远、设施简陋,什么也干不了。
再等等。大二回到了本校,好像设施还不如分校?而且多了这么多节课,好忙。
……
再等一个学期?再等一年、两年?要不等到毕业再说?
我又迷茫抑郁了很久,却没有发现,这些都只是借口。

我当时并没有认清,这段“追寻之旅”太过理想,与我眼前的现实脱节严重。
过去的路走过了,未来的路铺好了,中间呢?
中间?我甚至没有意识到有间隙存在。

一直以为,上了大学之后我就“熬出头了”,可以自由地在这个世界探索,做自己喜欢的事。
确实是脱离了父母的管制不假,但是我各方面的思想、知识、技能还并不完备。当我无法做出任何进展,只能不断寻找借口的时候,我还并没有意识到,这其实就是我的认知不完备的问题。
如何将自己的爱好发展为稳定的事业?我根本没有能力得出答案。想要获得,只有不断地摸索、不断地碰壁,慢慢积攒起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。
这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,这将占据我人生的一个阶段。而我却曾天真地以为,我能够跳过它,直接就进入“未来”这个阶段。

通透了。

想出了“享受过程”的解决方案,却没有使我的心情得到改善,因为关键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。
而关键问题,其实我高中时分析得很到位,还是那三个没有改变——命运未知的不安,长期平淡的煎熬,以及切身强烈的痛楚

不知道如何才能将当下的日常堆砌成“追寻之旅”的未来,将爱好发展为可以养活自己的、未来可期的事业。
每日都要接受枯燥的课程,甚至还有作业。面对父母的无理,我仍然要因寄人篱下而只得顺从。

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一定资本的。没有足够的认知,根本无法打破不安,做出合适的人生规划;没有金钱等资本,就只能终日应对枯燥而艰苦的工作,为解决温饱而用尽自己的时间精力——
那么这些干脆就统称为“温饱”问题好了。
人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,才有资格去考虑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。前面设想的出于自卑情结的问题,相比之下根本无关紧要,就应该称为“闲得蛋疼”问题。

通透了。我把这两种问题混为一谈了,过早地去考虑“闲得蛋疼”问题,而“温饱”问题仍未解决。

确实是多虑了。

大学毕业之后,我一个人跑到上海“摆烂”了一年。不工作不学习,通过给二次元同好拍摄宅舞来维持生存,硬是这样混下了大半年。
最初,找我录舞的也是少数,可我也没有抱怨“什么时候才能成为这里的知名摄影”;跑活动时,只和之前就认识的几个朋友能打上招呼,可我乐于看到自己的录舞日程越来越繁忙,和朋友聚会的乐趣越来越多。
那段时间,没有应试求职的压力,只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相投的朋友构成的生活,确实符合了我理想的样子。而我也确实如期望的那样,没有对平庸的现状感到不满,而是享受于发展的过程中。

这也印证了,我确实是多虑了。
对设想的“未来”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,当这种“未来”真的到来,我是能够过好我的生活的。

为什么一定是“享受”或是“受苦”?

解决我的问题,想出一个使爱好成为事业的方案,是需要长期的认知的积累的。
时间的流逝无情,并不会等待我完成这个任务。转眼间,我从大学毕业了。“温饱”问题再一次摆到了我的眼前,并且面向社会人的强度比学生时更上了一个层次。

一系列的周折下,我来到日本,进入了一个有些特别的企业。在这里,作为“打工人”受到的“压榨”比同龄人严重得多,但在能力和社会经验的发展上也会比同龄人迅速得多。
在更大的社会中,增长了之前学生时代的数倍的认知的同时,也深感了数十倍的无知。认清了自己知识、能力、经验等各方面的差距,还远不够自己追寻梦想。

那么,我要怎么办?在这里继续受苦历练,等学成了再去搞自己喜欢的事业?
那么我还需要受苦几年?到什么时候可以出山,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?
思维跌跌转转,好像又回到了大学那时候。
……

这时,一个想法在我脑海中闪现。
为什么人生要如此“二值化”,一定要么“享受”要么“受苦”?

什么……?
我甚至怀疑,这是否是神的指引?当想到了这一点,我突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,之前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仿佛顷刻间化解了。

不要固守二元思维。
这明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,我也本以为我早就明白,但一些想法却时常还处于误区之中。
我当然明白世界上很多事不是非黑即白的,但是对自己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,为什么就总是要用“享受”或是“受苦”来定义?

追求理想、纯粹,本来是好的,但我有时总会做过头,反而带来很多麻烦。
高三时,删掉电脑游戏,解决掉做视频、学科竞赛、日语考试等杂事,尝试“专心学习”,却发现根本做不到。那之后,我才明白了,生活不可能只有学习、工作、娱乐、休息其中任何一件事。正如定义生活,也不能简单地以一个“享受”或者“受苦”来进行。

从“0%享受100%受苦”的生活开始。

去看透本质。
去以长久的眼光规划。

我有多少初始资本,做出了多大程度的努力,这两者分别相对其他人是什么水平?
这两者叠加,导致了我现在的生活是占比为多少的享受,多少的受苦?
享受什么东西?又不得不受什么的苦?

我仍然学不会什么心灵鸡汤的那一套,化痛苦为快乐;我也仍不理解什么“当下的力量”,认为当下的每一刻都是无比喜悦的,都已经处于理想的状态——
如果真的达成这种境界,恐怕我现在的三观早已再次全部崩坏一遍了吧。

痛苦就是痛苦,快乐就是快乐。
即使这样也没关系。
痛苦细分到每一个时刻,一天或是一个小时,我总能找到相应的娱乐来进行补偿;而如果内心有坚定的信念,有必胜的格局,似乎这也能成为抵抗一切痛苦的力量。
事情将不断在往好的方向发展。通过自己的行动,我将逐渐受更少的苦,享更多的乐。

本文写成的2023年,或许是我有生以来最不幸的一年。因为自己的错误或是种种事故,我几乎失去了一切支撑我的正面的东西。
发动态时开玩笑地说自己是来重开的,这下真的重置了。
已经无所谓了。跌落谷底的时候,正是迎来转机的时候。
我的新生才刚刚开始。从“0%享受100%受苦”的生活开始。

慢慢地,我会重拾我的梦想、我的爱好,再次拥有我珍视的人、事、物。
我将夺回我的一切。

0%